牢记嘱托奋勇争先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_时政要闻_厦门_新闻中心_台海网
| 2025-10-16 09:03

  台海网10月16日讯(导报记者 沈华玲 黄奕琳 陈婧琳)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一年前的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厦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殷殷嘱托,厚望如山。一年来,厦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开放优势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一个个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厦门答卷。 

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

  全国首个聚焦海事争议的特别仲裁规则《海丝海事争议特别仲裁规则》出台,全国首个公益仲裁制度发布……10月10日,厦门自贸片区集中发布一批具有全国首创性的涉外仲裁制度成果,标志着厦门这片改革热土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又迈出关键一步。


▲厦门自贸片区。

  一年来,厦门自贸片区按照“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要求,梳理出78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任务,目前落实率达到92.3%。

  其中,片区继续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持续推进锂电池运输系统集成创新,建成全国首个海上运输“单一窗口”;持续服务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实现海沧港综保区、象屿综保区发展绩效排名的新提升;获批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免征合同印花税政策;推出了闽粤港澳“跨境一锁”、船舶登临智慧检疫等创新模式;积极推动扩大大嶝市场台湾商品销售品类,拓展了“两岸通保”等金融便捷服务,有效解决台湾地区船员就业难题。

  9月15日,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厦门自贸片区“主动参与制订国际海事运输规则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案例成功入选。该案例仅是厦门自贸片区在制度创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的一个缩影。从“一单制”“跨境一锁”等全国首创改革,到打通数据壁垒的“单一窗口”;从推动数字贸易规则探索,到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厦门自贸片区正以改革思维构建制度创新的全链条体系。截至9月30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654项创新举措,其中153项为全国首创,31项改革试点经验获国务院向全国推广,6个典型案例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开放不止于制度,更要落地于产业。这一年,厦门自贸片区聚焦具身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用一批批新项目、新平台、新生态,拓展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厦门自贸片区成立10年来,已累计吸引超2300家外资企业落地,并打造22个优质的重点产业和服务平台,实现了主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7%、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12.3%、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的30.6%的高质量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结出硕果

  在厦门科学城,作为我省首批四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嘉庚创新实验室结出累累硕果——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未来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梯次布局科技产业化项目80余项,在氢能、半导体、未来显示、人工智能、仪器装备等方面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0余项;与宁德时代、三安光电、联芯等100余家龙头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孵化创办31家高科技企业,吸引外部投资超7亿元。


▲嘉庚创新实验室氢能团队工程师进行PEM电解水器件材料性能测试。(图片来源:嘉庚创新实验室)

  嘉庚创新实验室的创新实践只是一个缩影。今年,厦门市发布《关于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持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营造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一年来,厦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市90多项技术或产品处于全国、全球领先水平。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的重大举措之一,厦门科学城不断强化“超级孵化器”功能,着力健全全链条产业孵化服务体系,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截至目前,科学城Ⅰ号至Ⅲ号孵化器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区近30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合作,累计入驻项目超160个,银城智谷等核心园区累计注册入驻企业和机构超2500家。翔安创新实验室鼻咽癌早期诊断试剂盒成果获评“2024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研发的国内首个、全球第二款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肠埃希菌)获批上市,打破国外垄断;“截短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

  厦门科学城、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成为新质生产力“有效增量”。目前,厦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R&D)经费投入强度达3.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中,厦门近三年上升31位,跃升至第72位;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3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两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从稳中有进的厦台经贸合作,到加快推进的“厦金共同生活圈”建设,再到进一步落实的台胞台企同等待遇……一年来,厦门积极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在厦台经贸合作、闽台民间交往、厦金率先融合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两岸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在两岸经贸交流方面,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大陆首个台企金融服务联盟;发行全国首单两岸融合数字人民币债券;同安区获批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全国率先建设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累计推出180余项共通标准;厦门新批台资项目数持续增长,2024年台商投资基金总规模突破60亿元。


▲“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真便利。

  在社会融合方面,近年来,厦门出台《厦门经济特区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涵盖台胞在厦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同等待遇,也涉及对台企在行业标准共通、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持举措,从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为台胞在厦工作生活提供便利,为台企在厦深耕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一年来,厦门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让台胞在共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获益更多。《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今年1月正式施行,现已发布实施103项台湾职业资格采认清单,已直接采认台湾职业资格235人,切实打通台湾人才在厦职业成长通道。

  推动建设对台海运快件集散中心,方便大陆商品快速进入金门、台湾市场;“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在五通码头赴金游办证中心揭牌启用,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占两岸“小三通”总量的90%;厦金通气项目大嶝LNG气源站已具备投产条件;厦金大桥(厦门段)稳步推进……如今,厦金融合更深,从“硬联通”“软衔接”走向“心联通”。

海洋经济“新潮”澎湃

  连日来,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厦门海洋高新区”)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翔安基地建设现场一派繁忙,这里的“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心研发及成果转化建设项目”火热推进。月底,这一市重点项目将完成主体结构验收,为厦门海洋产业发展再添“新引擎”。

  规划面积达10.27平方公里的厦门海洋高新区,如今已成为聚集海洋产业的“强磁场”。园区内,鹭江创新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翔安基地、集美大学海工装备检测与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三大高能级科研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赋能产业发展。一批批重点项目正加速落地和推动,预计首批项目投产后前五年产值可达350亿元。

  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离不开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几个月前,《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厦门市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两份重磅文件正式印发,加速赋能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放眼厦门,各类海洋产业正加速聚势成群,涌动着强劲的蓝色浪潮。全球纯度最高的氨糖药品正是“厦门造”;厦门理工学院参与研制我国首个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大模型——“文鳐”;中船集团七二五所在厦布局海洋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2025年在厦产值预计50亿元……

  一组亮眼数据,印证了厦门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厦门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954亿元增长到2024年初步估算的2588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占全市GDP已达30%。截至目前,厦门已培育海洋龙头企业30家、涉海上市企业15家、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0家,实现涉海科技成果转化超100项……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厦门正向海图强、奋勇前行,将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数据显示,2024年,厦门近岸海域国省控点位优良水质面积比达91.7%,同时以全省0.25%的海域面积创造了全省20%的海洋生产总值。


▲今年8月15日,10头中华白海豚被授予“厦门生态市民”称号。

  在碧波荡漾的厦门湾,中华白海豚逐浪嬉戏的身影常常为市民游客带来惊喜。今年8月15日,10头中华白海豚被授予“厦门生态市民”称号,这也是厦门首批“生态市民”。

  从“海上精灵”到“生态市民”,中华白海豚的身份之变,是厦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一年来,厦门着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域保护治理大格局,经济特区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共进。

文博非遗焕新“出圈”


▲百年中山路变身沉浸式博饼文化体验区。

  骰子清脆的碰撞声在骑楼街巷间回响,与花灯光影下的欢歌笑语融为一体……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百年中山路变身沉浸式博饼文化体验区,从街头到街尾,此起彼伏的骰子声汇成独特的城市交响曲,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来到中山路,实现“博饼自由”。

  国庆中秋假期,非遗文博焕新亮相,厦门国潮魅力尽显。闽南童谣、漆线雕、南音、高甲戏、土笋冻、博饼等厦门特色非遗登上热搜。

  一年来,厦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探索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路径,文化和旅游融合取得新成效。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厦门发布10条红色旅游线路,举办一系列国庆主题文旅活动,为市民游客开启一场盛大红色之旅。此外,在集美,“2025厦门园博苑国庆中秋嘉年华”以传统灯彩技艺融合现代光影技术,打造“海上月圆幻境”,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之地;在同安古城,市民游客体验竹编剪纸、捏面人、剪瓷花等手工艺,打卡历史文化街区;翔安古老渔村欧厝则开启“电竞+文旅+非遗”新玩法,非遗集市上,春仔花、风狮爷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中秋民俗活动、博饼嘉年华轮番上演,让市民游客在数字潮流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中感受别样魅力……

  数据显示,今年来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国庆中秋假期,厦门21家A级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2.37%,厦门跻身海外游客中国游“过中秋”热门城市前五名、外国游客最喜爱“中国游”目的地前十名、全国旅游目的地搜索量前十名。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