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遛娃,泳池、水上乐园等是不少家长的选择,不过,小孩的免疫力往往较弱,在尽情玩水的同时,病毒性结膜炎等疾病容易“找上门”。那么,如何避免玩水导致生病呢?来听听医生的建议。
首选干净水域 下水后及时清洁
暑假期间,泳池、水上乐园、海边等地备受儿童欢迎,却也恰恰是腺病毒感染的高发地。我们从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暑期以来,门急诊接诊的病毒性结膜炎儿童有所增加。病毒性结膜炎主要是由腺病毒引起,感染后往往双眼发红刺痛、眼部分泌物增多,儿童还容易出现高热、淋巴结肿胀等症状。尤其是下水游玩后,孩子出现明显视力下降、角膜充血畏光、眼睛出现明显异物感等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同时,避免使用含激素类眼药水。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钟立霖:这个病是病毒性,自限性疾病。我们可以适当用一些抗组胺(药),还有人工泪液这等眼药水,缓解一下不适的症状。一般来说的话病程一般2~3周左右 ,可能这个病就自愈了。
除了病毒性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皮肤过敏、急性肠胃炎,也是下水游玩后比较常见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是由于儿童在不干净的水域、消毒不彻底的泳池等场所长时间游玩导致。水中的细菌、真菌等进入中耳粘膜组织或胃肠道,或触碰到破溃的伤口,就容易导致细菌或真菌感染。此外,今年夏天,国内还发生了几起感染“食脑虫”,也就是阿米巴原虫的儿童病例,此类寄生虫通过鼻腔进入身体后,引发脑膜炎等症状,甚至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医生介绍,虽然“食脑虫”病死率高,但发病率较低,迄今为止我国累计报告不足50例,家长们也不用过分紧张。带孩子消暑玩水,要首选消毒彻底的正规游泳馆,避免游野泳。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钟立霖:游泳的时候我们要提醒,最好是要做好全身的防护,包括佩戴眼镜、泳镜、泳帽,还有鼻夹、耳塞这些地方。如果宝宝有出现皮肤伤口,或者是有最近有感冒,有鼻炎、鼻窦炎、中耳炎这些情况,就要避免去游泳。
此外,医生还提醒,游泳后应及时用流动的水清洁全身,鼻腔、耳朵等也不可忽略,并及时补充水分与能量,注意保暖。
来源: 特区新闻广场